为进一步推动大学写作课程高水平建设,有效提升写作课程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8月20日-22日,我校人文与艺术学院与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共同组织《沟通与写作》课程教学训练营。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主任曹柳星,副主任李轶男、程祥钰和相关授课教师代表,我校人文与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吴晶、副院长沈思,《沟通与写作》课程全体教师齐聚清华大学明理楼314A03室,共同交流研讨通识写作课教学经验。
本次教学训练营聚焦“建设、讲好、做好通识写作课程”的主题,期间,两校双方分别就各自开设写作课程的理念缘起、课程建设模式、师资队伍、2024年秋季学期课程规划等进行了交流,与会人员围绕通识写作课的教学经验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曹柳星老师首先介绍了清华“写作与沟通”课程(简称“写作课”)的整体建设理念与模式,强调了“无专业门槛、有学理深度”这一理念的引领作用,并重点介绍了清华写作课“主题式、小班制、全过程深度浸润”的教学模式及展开方式。写作中心邓耿老师阐释了通识写作课的课程主题选择的核心理念,程祥钰老师分享了“主题式”写作课文本选择的重要原则,耿弘明老师讲解了“小班制”课堂中学生研讨活动的设计思路,贺曦鸣老师梳理了“全过程深度浸润”的面批与课外朋辈学习流程,李轶男老师则从教学实践角度以“如何设计一堂写作课”为题进行了主题报告。
在教学研讨环节,与会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要素,针对通识写作课的教学方法、课堂活动设计、成绩评定、AI工具的使用等议题展开了更为细致的讨论与交流。通过本次交流,两校教师对通识写作教学的宏观理念与实践细节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为新学期的写作课教学充分蓄力。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写作能力提升。高质量建设《沟通与写作》课是学校通识教育教学改革中一项重要举措。本次活动是学校通识课程建设过程中首次成规模赴外校开展的教学交流。清华写作课的成功建设经验为我校提供了宝贵借鉴。未来,人文与艺术学院将结合人才培养的特色需求,聚焦建设一门“好课”的理念与路径,持续推进《沟通与写作》通识核心课程改革创新,依托财经高校写作虚拟教研室等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学术研讨活动,努力搭建高校写作教育交流平台,不断提升通识写作教育质量,促进学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